在探索人體健康和營養的複雜世界中,三酸甘油脂扮演著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。廣為人知的是,三酸甘油脂是我們體內最常見的脂肪形式,但其影響遠遠超過簡單的能量儲存。在日本,三酸甘油脂通常被稱為「中性脂肪」,這個名詞更加強調了它們在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性。本文旨在深入探討三酸甘油脂的定義、其在體內的角色,以及血液中正常與異常水平對健康的影響。
本文將詳細介紹三酸甘油脂的基準值,以及如何通過日常飲食和生活方式來調整這一重要的健康指標。此外,我們還將探討日本市場上推薦的幾種保健食品,這些食品被設計來幫助人們自然地調節三酸甘油脂水平,從而達到更好的健康和福祉。通过本文的閱讀,您將能更深入地理解三酸甘油脂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,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這一關鍵的生物標記。接下來的文章內容裡,小編將三酸甘油脂統一稱為【中性脂肪】。
一、什麼是中性脂肪?
中性脂肪,正如其名,是一種脂肪,其英文名稱為「triglycerides」(日文叫做「トリグリセライド」或「トリグリセリド」)。
中性脂肪分為兩種類型,一種是食物中的脂肪在腸道中被吸收後進入血液的「外因性三酸甘油脂」;另一種是一度被肝臓吸收的脂肪再次分泌進入血液的「內因性三酸甘油脂」。除了中性脂肪之外,血液中還存在著「膽固醇」、「磷脂質」和「遊離脂肪酸」三種脂肪,其中中性脂肪和膽固醇被認為是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。
那麼,是否體內的中性脂肪越低越好呢?並不是這樣的。因為中性脂肪承擔著「儲存體內能量」這一重要角色。主要用於維持生命的能源是葡萄糖,但中性脂肪在葡萄糖不足時會作為替代能源被利用。
然而,未被作為能源利用的中性脂肪會儲存於肝臓、脂肪組織、皮下和血液中,其中大部分最終轉化為皮下脂肪。這種情況會增加生活習慣病的風險。因此,中性脂肪水平過高或過低都是不可取的。
二、中性脂肪值過高會怎樣?過高原因有哪些?
中性脂肪對我們的身體來說是不可或缺的,但如果在肝臟中過度增加,可能會導致脂肪肝;在皮下組織過多則可能導致肥胖。此外,如果血液中的中性脂肪持續過高,動脈硬化的風險將增加。如果中性脂肪值高於標準值,還可能表示患有「脂質異常症」、「糖尿病」、「腎病症候群」、「胰腺炎」或「甲狀腺功能低下症」等疾病。這意味著,即使中性脂肪值高,並不一定意味著肥胖。
除了飲食中含脂肪高的食物和過量飲酒之外,還有其他原因可能導致中性脂肪值升高。例如,即使體型瘦弱,但如果食用的脂肪容易在血液中積聚,也可能會導致中性脂肪值升高。當血液中中性脂肪含量高時,血液會變得粘稠。這樣一來,氧氣和營養素就難以被有效輸送至全身,廢物也容易積聚,這不僅影響健康,也會影響美容。
此外,壓力也會對中性脂肪值產生不良影響,因此注意減少壓力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三、中性脂肪值過低會怎樣?過低原因有哪些?
正如先前所述,中性脂肪承擔著「儲存體內能量」這一重要角色。因此,當中性脂肪值低於標準值時,意味著體內能量儲備較少,可能會導致「容易疲勞」和「即使充分休息也無法恢復體力」等問題。
此外,由於中性脂肪與體溫調節有關,低中性脂肪值可能會導致低體溫或末梢部位的冰冷等症狀。還有,由於脂溶性維生素(如維生素A、E、K、D等)在中性脂肪中溶解並在體內循環,中性脂肪過低可能會導致這些維生素不足,從而影響免疫力,甚至可能導致脫髮或皮膚粗糙。
中性脂肪值過低的原因大致可分為四類:
- 為了減肥而進行極端的飲食限制。
- 進行與運動員相當的過度運動。
- 與某些疾病有關。例如,如果肝功能出現問題,可能無法合成或儲存中性脂肪,導致其數值降低;若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症(即巴塞德氏病),由於新陳代謝非常活躍,中性脂肪被大量消耗,導致其數值降低。
- 體質或遺傳因素。如果不屬於前三種原因,則可能是由於體質上不易儲存中性脂肪,因此建議有意識地攝取更多脂肪。
四、中性脂肪的標準值是多少?
中性脂肪的標準值被設定為30~149mg/dL。由於中性脂肪過多時通常不會有明顯的自覺症狀,因此定期進行健康檢查非常重要。中性脂肪容易附著在位於內臟周圍的腸間膜、大網和腹膜等部位,導致內臓脂肪的增加,進而可能導致血糖和血壓上升,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。為了預防生活習慣病,進行定期檢查並注意不要積聚過多的中性脂肪是非常重要的。
五、為了改善中性脂肪值,服用保健食品或藥物是否可行?
降低中性脂肪的藥物原本需要處方箋。然而,近年來市面上也出現了可以期待血液變得流動的「EPA」和「DHA」等補充劑,以及含EPA的非處方藥品。關於非處方藥品,只有中性脂肪值介於150mg/dL以上至300mg/dL以下的人才能購買,且需要在有認證藥劑師的藥局接受使用指導。相比之下,保健食品則可以由任何人輕易購得。
然而,由於EPA具有使血液不易凝固等作用,因此在日常攝入量超過3克的情況下需要特別注意。特別是在進行可能伴隨出血的手術或牙科治療時,應該與醫師進行充分的諮詢。
至於醫師處方的藥物,主要包括以下7種:
- 斯他汀系列:不僅可以降低血中中性脂肪,還能降低壞膽固醇。
- 陰離子交換樹脂:與腸道中的膽汁酸結合,從而排出膽固醇。
- 小腸膽固醇轉運蛋白抑制劑:抑制腸道中的膽汁酸,控制膽固醇吸收。
- 費布酸系列:抑制肝臟產生中性脂肪。
- 尼古丁酸衍生物:這種維生素能抑制肝臟中中性脂肪的產生,同時也能減少壞膽固醇。
- 普羅布考爾:使壞膽固醇作為膽汁酸排出,同時預防動脈硬化。
- 多價不飽和脂肪酸:具有使血液變得流動的效果,分解中性脂肪並降低中性脂肪值。
如果在服用處方藥物後出現「肌肉痛」、「手腳麻木」、「疲勞感」或「呼吸困難」等症狀,應立即停止服用並諮詢醫師。